和諧發(fā)展,開拓創(chuàng)新,追求高中教育之大成
——論湖北襄樊五中新時期的治校方略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及我國“十一五”規(guī)劃提出:“要以鄧小
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發(fā)展
是硬道理,加強和諧社會建設,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科學技術發(fā)展,必須堅持自主創(chuàng)
新、重點跨越、支撐發(fā)展、引領未來”。以劉道德校長為核心的襄樊五中
新任領導班子明銳地感到百年名校--襄樊五中又迎來了一次難得的發(fā)展機
遇,他們根據(jù)這一方針審時度勢、與時俱進、開拓性地提出了“在實現(xiàn)
‘理想的教育’辦學理念的過程中,強化和諧發(fā)展,注重開拓創(chuàng)新,
全面打造四項工程,追求高中教育之大成”的襄樊五中新時期治校方
略。“四項工程” 即:1、完善名師評價機制, 搭建教師成才平臺, 打造
名師工程; 2、強化生源意識, 完善育生網絡, 打造名生工程; 3、拓展校
園面積,全面提高質量, 打造名校工程; 4、提倡人文關懷, 服務全校師生,
打造民心工程。
一、完善名師評價機制, 搭建教師成才平臺, 全面打造名師工程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實施者,教師的素質的好壞決定著素質教育和“理
想的教育”辦學理念的成敗。全面打造名師工程就是要通過完善教師評
價機制 、搭建教師成才平臺的方式在全面提高全校教師素質的基礎上,
培養(yǎng)一大批襄樊五中名師、相當數(shù)量的襄樊名師、一定數(shù)量的湖北名
師及國家名師。
全面打造名師工程要創(chuàng)建“一個中心”,即一切服務教師、一切服
務教學。
全面打造名師工程要堅持“兩條途徑”: 一條途徑是建立一套完善的、
科學的、容易操作的名師創(chuàng)建、考核、評選及獎勵機制;另一條途徑是為
教師的成才、成名搭建多種平臺,營造教師“崇尚一流、崇尚科學、崇尚創(chuàng)
造、爭創(chuàng)名師”的良好氛圍。通過這兩條途徑,我們收到了良好的教學和科
研效果:1、“襄樊五中名師工程評選制度” 、“襄樊五中名師評選條件”
及“襄樊五中名師獎勵制度”的出臺極大地激發(fā)了全校教師爭先進、創(chuàng)名
師的積極性;2、“老帶新、新促老”制度的實施,加速了五中青年教師的
成長,促進了老教師的知識更新,達到了“新老互學,共同提高”之效果;
3、老教師“示范課”、中年教師“優(yōu)質課”、青年教師“達標課”等“三
課”活動的開展掀起了向40分鐘要質量、強身固本、崗位練兵、崗位成才
和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積極踐行新課程理念的熱潮;4、支持和資助教師參
加各類業(yè)務進修這一舉措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參加業(yè)務培訓和學歷
進修的積極性;教師通過培訓和進修,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yè)知識水平。
目前我校專任教師學歷達標(本科以上)率為100%,取得研究生學歷的教
師達有24人。5、推進科研興校和占領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制高點的兩項戰(zhàn)略措施
為教師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為教師迅速脫穎而出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了提高教
師素質的“三個轉化”:即教師的知識含量由輕量型向重量型轉化,教師的
知識覆蓋面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化,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由封閉型向
開放型轉化。1995年, 校黨委號召全校大興學習之風,大興研究之風,
走科研興校、科研強校之路。不久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教研處,以機構
促科研。到目前為止,學校已舉行了9屆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共收
參評文章近800篇,其中評出一等獎120篇;推薦公開發(fā)表在國家級刊
物上的文章有40多篇,公開發(fā)表在省級刊物上的文章有140多篇;在
“九五”、“十五”規(guī)劃中共承擔了國家課題5個,省級課題4個,市級
課題9個。學校從1996年開始在教師中普及計算機知識,每年利用暑假開展
計算機培訓,學校為每個學科配備了電子備課室,為各年級、各處室配備了
微機,在鄂西北地區(qū)率先建立起了與因特網連接的校園網。目前,學校
已為100名骨干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全校95%以上教師個人購買了微機,
98%的教師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術,80%以上的教師能夠利用電子
課件上課,70%以上的教師能夠自己制作電子課件。學校先后被評為“湖
北省教育科研50強學校”、“湖北省教育科研興校試點示范學校”、
“湖北省教育科研實驗基地”等榮譽稱號。
全面打造名師工程要實施“三大改革”,把競爭機制引入學校管理:
第一大改革是校內職稱“低職高聘”,打破長期存在的論資排輩職稱評
定辦法,對教師聘任重在實際教學能力和效果,職稱高而教學效果平平的,
學校有權按較低職務聘用,職稱較低而教學效果突出的,學??梢园摧^高
職務聘用,教師待遇一律按學校聘用的職稱兌現(xiàn)。首批14名中青年教師由
中學一級聘用為中學高級,4名教師由初級聘用為中學一級。這一改革猶如
巨石投水,掀起陣陣浪花,一大批中青年教師精神振奮,個個躍躍欲試,
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比能力、比貢獻的熱潮;第二大改革是定編定崗,“雙
向選聘”,由校長選聘中層干部、年級組長,再由中層干部、年級組長選
聘工作人員、任課教師,同時被聘者有權拒聘。這一改革把每個同志推向
了“力展身手”的前沿,形成了“能者上,庸者讓”的競爭局面;第三大
改革是推行校內“結構工資制”,制定和多次修訂了《襄樊五中教職工課
時津貼發(fā)放辦法》,把教師的工作質量與報酬掛鉤,實行多勞多得、優(yōu)勞優(yōu)
得。 襄樊五中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中心”,堅持“兩條途徑”,實施“低職高
聘、結構工資制、雙向選聘制”三大改革,確立了教師和教學的中心地位;
打破了傳統(tǒng)的禁錮,轉換了學校內部運行機制,樹立了競爭和改革意識,
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為全面打造名師工程奠定了基礎,營造了環(huán)境,
搭建了平臺,提供了動力,一大批名師脫穎而出:目前,襄樊五中有特級
教師8人,高級教師120多人,有國家﹑省﹑市級優(yōu)秀教師﹑學科帶頭人﹑
骨干教師80余名。
二、強化生源意識, 完善育生網絡, 全面打造名生工程
學生是教育教學的對象,名生的數(shù)量和質量是素質教育和“理想的教
育”辦學理念、明師工程和名校工程的重要標志。“名生”包括某一方面
優(yōu)秀和在各方面優(yōu)秀的所有學生。全面打造名生工程就是要創(chuàng)建一個包
括招生入校、高中成長、畢業(yè)升學、大學表現(xiàn)、社會就業(yè)及工作成果
等一系列信息的網絡系統(tǒng),建立一個完善穩(wěn)定的名生培養(yǎng)、獎勵、跟
蹤和宣傳機制,培養(yǎng)一大批身心健康、積極向上、創(chuàng)新實踐、學有專長、
個性鮮明、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全面打造名生工程要確立“一個指導思想”,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
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為學生自主發(fā)展
拓展空間。
全面打造名生工程要創(chuàng)建和堅持實施“三條機制”:一是建立“體
驗式教育”機制,使學生自立自強能力得到提高。1、探索“體驗式德
育”機制,通過學生的體驗去認識真理,明白道理,遵循事理,去培養(yǎng)學
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能力。通過《襄樊五中學生一日行為常規(guī)》自我
對照、自我檢查活動,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通過每個班每學期一次的社
會實踐周活動(打掃校園衛(wèi)生,維護校園秩序,參與學校管理),鍛煉了
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教育、學生
社團、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如為了貫
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校連年組織學生開展以“說三句話”
(您辛苦了,您好,節(jié)日快樂)、“做三件事”(拜年,禮讓,助人)為
主要內容的“過中國年”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尊崇中華民族的傳
統(tǒng)美德,感悟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博大精深和家庭的溫暖親情。許多學生
積極參加這一活動,親手編織“中國節(jié)”,主動為長輩做一桌“團年飯”,
為父母洗一次衣服。2、探索“體驗式學習”機制,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知
識,加深理解,讓學生達到“樂學、活學、會學”的意境。在課程設置上,
開設了“識圖制圖”、“家電維修” “計算機操作”等學生動手課程;開
設了“英文報刊選讀”、“語文課外閱讀”等學生動口動腦課程;開設了
“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課程及“研究性學習”課程。開展了“體驗式教
學”、“探究教學”等教學方法實驗及“五環(huán)式學習” 學習方法探討,讓
學生有讀書權、思考權、主動發(fā)展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探索“體驗式參與”機制,讓學生在廣泛參與中發(fā)展個性,展示特長,
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學校建立了各類學生社團,讓學生具有廣泛參與、
展示自我的舞臺,如《狀元橋》文學社、管樂隊、廣播臺、電視臺等均由學
生組織和參與;學生會、團總支成員均由學生毛遂自薦競選產生。由競爭
產生的學生干部,工作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學生工作中發(fā)揮
了重要作用,成為學校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二是建立“群星燦爛”評
價機制。多年來,學校不斷完善評價學生的標準,設法為學生施展各種才
能提供廣闊的舞臺,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全面發(fā)展。多年來,學校堅持在
學生中評選“成績優(yōu)秀之星”、“學習進步之星”、“體育之星”、“文
藝之星”、“科技發(fā)明之星”、“勞動之星”、 “宣傳之星”、“助人為
樂之星”、 “孝敬父母之星”、 “遵守紀律之星”、 “文明禮貌之星”
等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各種競賽發(fā)現(xiàn)自身的亮點、
揚起自信的風帆,體驗成功的喜悅。“群星燦爛”評價機制促成了一個群
星燦爛的校園。幾年來,學校在學生中培訓了100多名管樂隊員,向重點大
學輸送100多名體育特長生,每年均有大量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中獲獎。
三是建立“學科拔尖人才實驗”機制,在全市率先創(chuàng)立“奧林匹克實驗
班”,為個學科拔尖人才提供成長、成功的氛圍和平臺,達到了“辦特色,
出精品”之效果:2000年高考首屆試驗班高考600分以上的達到40人,考入
清華大學的湯煒偉成為全市第一個奪得全國一等獎并進入湖北省集訓隊的學
生,填補了襄樊市教育史上的歷史空白;2002屆高三試驗班學生陳飛、馬駿、
肖蕓又分別奪得物理、化學、生物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一等獎,其中陳飛同學
被清華大學保送錄?。?span>2003屆全市奧賽共奪3塊金牌,全部被我校高三試驗
班學生張鑠鑫、蔚松、曹迪三名同學奪得,他們又分別被清華大學、中國科
技大學保送錄取;2004屆奧賽成績再傳佳音,全市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
共獲12塊金牌,五中就摘取11塊,其中徐世慶、金宇琦兩名同學被北大、清
華保送錄?。?span>2005屆奧賽全市共奪9塊金牌,五中就摘取了7塊;近四年來,
襄樊五中為清華、北大輸送了55名高素質人才,全市第一,全省領先。通
過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指導思想,通過
創(chuàng)建堅持實施“體驗式教育”機制、“群星燦爛”評價機制及“學科拔尖人
才實驗”機制等“三種機制”,在學校營造了三種氛圍:每一個學生都能
得到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將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靈魂,創(chuàng)新能力將實踐
于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創(chuàng)設了三種意境:樂學、活學、會學;培養(yǎng)了四
種品質:崇尚禮儀、崇尚科學、崇尚創(chuàng)造、崇尚第一。體現(xiàn)了襄樊五中
因材施教、以人為本、和諧發(fā)展、自主創(chuàng)新、重實踐、重能力、重素質、
重科學的“育人觀”,是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念的具體實踐。
三、拓展校園面積, 全面提高質量,進一步打造名校工程
創(chuàng)建名校工程就是把學校做精做強做大,“精”即多出名師、多出
名生,多出各種檔次高、影響大的精品;“強”即名師和名生不是少數(shù)的,
而是多數(shù)的; 創(chuàng)造條件,完善機制,營造氛圍,讓大多數(shù)教師成為名師, 讓大
多數(shù)學生成為名生;“大”即規(guī)模大,輻射作用大。
全面打造名校工程要樹立“三種意識”,即 規(guī)模和質量意識,創(chuàng)新和
特色意識,和諧及發(fā)展意識。
為了充分挖掘百年五中厚重的文化底蘊,拓展其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釋
放其積淀的品牌效應, 滿足全市人民群眾對高中優(yōu)質高中教育的需求,多年
來,襄樊五中一直在不斷爭取政策和政府的支持,設法把學校做精做強做
大。目前, 市委、市政府已將新五中建設納入全市“十一五”規(guī)劃,決定
以“跳出五中,發(fā)展五中”的戰(zhàn)略遷建襄樊五中(同時加掛“襄樊市外國語
學校”的牌子),新五中建設檔次將體現(xiàn)“三高”,即高起點規(guī)劃、高標
準建設,高質量辦學;新五中的整體風格將體現(xiàn)“三大”,即展呈高中學
校之大氣,彰顯地域文化之大風,集容襄樊教育之大成;新五中的辦學理
念將體現(xiàn)“三重”,即重外語特色,重文理兼優(yōu)特色,重國際合作特色。
目前,首批規(guī)劃校園用地380畝(含教師公寓區(qū)80畝),同時再預留150畝作為
學校今后發(fā)展備用地。新學校初步規(guī)劃新建教學樓四棟(包括高一教學樓
一棟、高二教學樓一棟、高三教學樓一棟、外語教學樓一棟),另建學生
實驗樓、圖書館、科技信息樓、行政辦公樓、體育館、藝術館、學生公寓、
學生教工食堂等,400m運動場2個,籃球場20個,排球場10個,羽毛球場
6個,網球場1個,乒乓球臺20個。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為年招生1500人,在校
生4500人左右,最大在校生規(guī)模6000人。2007年9月,一所代表21世紀園林
特色、全省一流的新襄樊五中將在襄樊市高新區(qū)拔地而起。
四、提倡人文關懷, 服務全校師生, 全面打造民心工程
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如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全面打造民心工
程就是要認真策劃,科學安排,做好涉及到全體師生員工生活、工作、
學習、健康、娛樂等各方面利益的一系列工作,以達到民心順、
思想齊、政令通、情緒昂、效率高之效果。
全面打造民心工程的主要內容包括:
1、堅持一個原則:提倡人文關懷,強化服務意識;一切為了教學,
一切服務師生。
2、建設一流設施:為全體師生員工創(chuàng)造最優(yōu)質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條件及環(huán)境,使教師生活順心,工作安心,事業(yè)有成;使學生會做人,善
處事,愛生活,會學習,快樂健康成長。
3、落實“三心”舉措:對老教師有尊敬之心,對中年教師有體貼之
心,對青年教師有關愛之心。搭建平臺,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氛圍,讓每位教
師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閃光,在自己教書育人的事業(yè)中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4、樹立相互“賞識”風氣:老師賞識學生,老師賞識家長;學生
賞識老師,家長賞識老師;領導賞識老師,老師賞識領導。
5、開展多種活動: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積極向上的民康、民健、民
樂的活動,鍛煉師生身體,增強師生體質;豐富師生生活,陶冶師生情操。
6、達到“三留人”效果:感情留人,事業(yè)留人,待遇留人。
湖北省首批5所重點中學之一、湖北省示范學校、“鄂西北人才的搖
籃”---襄樊五中憑借百年深厚的文化底蘊、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與時俱
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治校方略,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青春,取得了一次又
一次的輝煌:近四年來,襄樊五中為清華、北大輸送了55名高素質人才
(其中保送8人),在2004年高考中,該校有21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
11名學生獲數(shù)、理、化、生奧林匹克競賽國家一等獎,居湖北省前列。
2005年高考, 該校600分以上人數(shù)89人, 全市第一, 全省領先。在2005年
《湖北教育》雜志組織的湖北省高中綜合實力排行榜中襄樊五中辦學水平
居全省第三,綜合實力居全省第五。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
位”、“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先進學校”、“全國十佳校園文學報刊”、
“全國東西部結對幫扶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化模范單位”、“中國
百強中學”、“省最佳文明單位”、“省最佳安全文明單位”、“省綠色
學校”、“省花園學校”、“省普法先進單位”、“省科技興校50強學校”、“省電化教學示范學校”、“省勞動與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新時期,新作為,新風貌,“在實現(xiàn)‘理想的教育’辦學理念的
過程中,強化和諧發(fā)展,注重開拓創(chuàng)新,全面打造四項工程,追求高中
教育之大成”的襄樊五中新時期治校方略,必將激發(fā)襄樊五中全體師
生員工以滿腔的熱情、高昂的斗志,以自主創(chuàng)新、和諧科學的發(fā)展觀
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必將指引這所百年名校在踐行“理想的教育”和
“新課程理念”、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道路上邁出更
堅實、更快捷的步伐,襄樊五中的明天必將更加絢麗多彩。